【活动回顾】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团员赴内蒙古开展民族艺术研习交流活动

撰稿:杜昱辰日期:2023-08-10字号:
7月24日至28日,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高水平团员赴内蒙古开展民族艺术研习交流活动。


7月24日至28日,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高水平团员赴内蒙古开展民族艺术研习交流活动。在五天四晚的活动中,团员们与当地艺术大师面对面交流;在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当地青少年同台交流演出;走进希拉穆仁大草原,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族风土人情;探索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聆听那段“牧民走出沙漠”的历史变迁;置身在有“塞外西湖”之称的天然湖泊哈素海,感受这片哺育中国草原民族的神圣家园。


穆勒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赛白努,你好”,艺术团团员们兴致勃勃地重复着刚刚学会的蒙语,来到了内蒙古之行的第一站——穆勒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在这里,团员们参观了掐丝珐琅、剪纸、年画、布袋丝印,钩编、串彩珠、碳盘摆件等众多国家级非遗手工作品。通过一件件集蒙元民族文化、草原地域文化于一体的精美非遗手工艺品,团员们充分感受当地艺术特色,还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制作“掐丝珐琅”,耐心细致地完成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在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艺术体验交流活动。欢迎仪式上,活动中心主任张玥对艺术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校外教育区域合作机制,为广大少年儿童开辟更广阔的实践舞台。艺术中心副主任张鑫对活动中心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希望双方在艺术交流、研学实践等方面广泛合作,共同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艺术大师课上,团员们在蒙古族四胡演奏家、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格日乐图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蒙古族最古老的传统乐器四胡。



跟随国家一级演员、蒙古族长调民歌国家级传承人阿拉坦其其格老师,学习极具游牧文化特征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与内蒙古艺术学院附中高级讲师赛音老师共同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师生们被浓厚的蒙古特色艺术表现形式所吸引,深切感受着它极具浪漫开阔气息的草原魅力。



在活动中心学习后,双方共同举办了“相伴同行共成长  艺路前行筑未来”艺术交流活动。双方呈现了11个节目,涵盖声乐、二胡、琵琶、舞蹈、马头琴、古筝、中提琴、京昆等多个艺术门类。艺术团团员高水平的演出,得到了现场观众的高度评价。



参观内蒙古博物院



团员们学习并参观了三个展厅。在《远古世界》展厅,漫步其中,领略内蒙古地区几十亿年的远古生物发展,了解自然环境变迁史;在《亮丽内蒙古》展厅,见证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矢志不移地用行动书写着绿色的诗篇,守护着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飞天神舟》展厅,了解内蒙古的蓝天大地是祖国飞天梦的见证者,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用奉献与坚守诠释着这份责任与担当。


走进草原、沙漠



希拉穆仁草原素有“天上草原”之称,在乌兰塔拉开心牧场中,团员们摇身一变“小巴特”,观察骆驼、动手挤羊奶、体验草原拔河、欣赏草原三艺、品尝蒙古奶茶,在广袤的大草原放飞心情。晚间,团员们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与绚丽的烟花、满天的繁星作伴。



在达拉特旗响沙湾景区,在沙海游艇上驰骋的团员们,将广袤的戈壁沙漠一览无遗。

骑骆驼、“神仙”过山车、响沙之巅、高空索道……在翻越一座又一座沙海中,感受大漠的韵律。



观赏《千古马颂》



在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中心,团员们观看了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打造的中国首创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实景演出《千古马颂》。在金碧辉煌的蒙古包穹顶建筑里,体会马背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感受内蒙古人与马,人与草原和谐共处的大美境界。



经过五天四晚的艺术研习交流活动,艺术团团员们不仅提升了艺术水平,还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活动结束后,团员家长纷纷在群中对活动表示认可,对教师的付出表示感谢。

未来,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将拓宽交流渠道,继续组织团员加强与国内外优秀艺术团体交流互动,助力团员争当文化艺术交流的小使者,增强民族自信,赓续传统文化,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供稿:艺术中心

编辑:邹琪 杜昱辰 林妍

审校:王婷婷 马娟

核发:张鑫


【活动回顾】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团员赴内蒙古开展民族艺术研习交流活动

京ICP备17070659号-1 © 版权: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