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心民乐部在“云课堂”推出中国民族乐器经典乐曲赏析系列课程,民乐专业教师将针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所演奏的经典乐曲,讲解乐曲的创作背景、风格、作曲家、民族乐器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等,带领更多的青少年儿童欣赏独具代表性的各类风格的民族音乐,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本期“云课堂”由民乐部教师吉日嘎拉为大家介绍蒙古族乐曲《蒙古人》,针对乐曲中出现的蒙古族乐器潮尔以及蒙古族特有的呼麦进行示范与讲解。
乐曲《蒙古人》是歌手腾格尔谱曲、填词、演唱的一首歌曲,是腾格尔第一首创作的作品,本期视频欣赏的是由徒步乐团改编的马头琴演奏版,通过长调、呼麦、蒙古族乐器演奏、蒙古族舞蹈与现代电声音乐的结合,诠释了蒙古族人民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眷恋与深情。
马头琴乐曲《蒙古人》
歌曲版《蒙古人》
蒙古族呼麦
呼麦如山脉间呼风及河水与大自然与天和地的交流,草原上蒙古人在游猎和驯化五畜时,学会了与动物说话,与风聊天。像风吹过大地,像水跳下山崖,像野狼嗥叫,像骏马嘶鸣,这就是蒙古人的声音。呼麦,就诞生在这里。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歌唱方式,一名演唱者的歌喉可以同时唱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高低不同的旋律,是世界上颇为少见的“喉音艺术”,被誉为“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活化石”。
这种歌咏方法,目前主要流传于中国内蒙古,南西伯利亚的图瓦、蒙古、阿尔泰和哈卡斯等地区。
世界的音乐遗产:蒙古族呼麦
虽然呼麦起源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呼麦无疑是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最古老的声音。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行动能力有限,狩猎活动的范围很小,必须用声音把动物召唤到近旁,因此他们会在狩猎中模仿狼嚎、鹿鸣和狐狸的声音……这就是呼麦最早的源头。
后来,人们又在驯化动物的过程中用呼麦和动物交流,呼唤五畜的声音也是原始的呼麦。其间可能因为风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声音中出现了更多的变化,逐渐形成富于旋律的效果,最终成为一种歌唱手段。
蒙语低音呼麦“ harga ”哨音呼麦“yisgere”。呼麦发声原理特殊,有时声带振动,有时不振动,是用腔体内的气量产生共鸣。它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蒙古人千百年游牧在草原上,信仰自然的“长生天”,给了草原牧人最谦卑与朴素的灵魂,他们用呼麦这种歌唱形式与天地、自然、万物对话,感激并敬畏这大自然赐予的一切。他们也用这种古老而神秘的呼麦,记录并延续了草原民族内心深处对时光的记忆。
意
点击图片回顾云课堂第52讲
了解马头琴
供稿:艺术中心
编辑:吉日嘎拉 臧晓鹏 杜昱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