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天,高温酷暑、湿热难耐,但却阻挡不住孩子们对于京昆传统艺术的热爱。戏曲表演部的“京昆童韵——我在恭王府学戏曲”暨少儿京昆专场演出活动红红火火拉开了帷幕。孩子们了走进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恭王府大戏楼,在这片有百年历史的舞台上登台演出,对于他们来说,真是一次难得而宝贵的经历。
为了能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文化传承,本次活动盛邀著名京二胡演奏家,中国戏曲学院京昆戏教授、研究生导师顾玉杰教授,以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淑景老师亲临指导。活动期间,她们顶着40余度的高温为孩子们尽心斧正,孩子们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就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期间,我们还特邀青年作曲家、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杨霄龙老师带着他的京昆打击乐队为孩子们倾情演奏,引导孩子们全方位了解京昆艺术,深切感悟京昆艺术魅力。
北方昆剧院的周好璐老师以讲座的形式指导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京昆戏曲的历史渊源。
活动的最后一天,孩子们登上了恭王府博物馆三绝之一的大戏楼的舞台,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少儿京昆专场演出”。艺术中心张鑫副主任,恭王府博物馆教育传播部徐玮副主任,天桥艺术中心艺教培训总监王萌老师亲临现场观摩指导。
本场演出,孩子们奉献了京剧曲牌联奏、昆曲《打青龙》片段、京剧《桃花村》片段、京剧《霸王别姬》片段、京剧《卖水》片段等八出京昆名段。
这些天,孩子们在王府京韵课程中学习国粹艺术,在王府小昆班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艺术魅力,今天又勇敢自信的站在大戏楼舞台上,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是对新时代文化创新的思考和展望,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传承文化,强国有我!
【学员感想】
小学员宋可歆说,“作为一名京昆学员,我今天感到十分荣幸,也非常高兴。荣幸的是我们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大戏楼里演出,登上了戏剧大师们曾经上过的戏台。高兴的是我们把学习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示出来,传承下来。排练中即使我出了再多汗也能咬牙坚持下来,因为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训练机会。在一遍遍排练和一阵阵脚下酸痛中,我见识到了艺术家和老师们高超精湛的演技、气韵十足的唱腔、活灵活现的身段,也想到自己有太多太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我也打心眼儿里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长大后能像他们一样传承国粹艺术。”
小学员蔡馨逸说,“爸爸妈妈曾经和我说过,恭王府的戏楼在京城各王府中都是数一数二的,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大戏楼,这也让我想到了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在恭王府大戏楼内和古人用戏曲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恰恰就是文化传承的过程啊,我们在古今相同的戏台上,让中国传统艺术重现光芒。”
小学员陈岱青说,“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铭记和聆听,多去了解京胡每个曲目背后的历史故事,同时自己也要更加发奋地练习,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得以延续和发扬。”
小学员胡曦文说,“当我化身虞姬,伴随着铿锵锣鼓踏上近代戏曲名角云集的大戏台时,我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奇感受。仿佛戏楼外经历着百年历史沉浮,舞台上泛起从未落幕的唱腔韵调。中国戏曲有独特的美,我为自己能够表演京剧感到自豪。我要坚持不懈地精进技术,怀揣中华文化的骄傲之心,尽自己的力量发扬国粹艺术。”
供稿:艺术中心
编辑:高枫潇 崔臻允
审校:马娟
核发: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