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自然是最生动的课堂,那么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王国,则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今年暑期,24名青少年怀揣“探知万物”的自然遐想,走进西双版纳,在雨林保护、象群生活、原住民发展交织组成的独特生态文明结构真实场景中,通过自然观察、自然体验、田野调查等方式,学习体悟多元视角的差异,学会关注不同利益主体的平衡,探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开启了与自然深度联结的探索之旅。
走进热带雨林:沉浸感知生物多样性
西双版纳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青少年们置身 “动植物王国”真实场域,在营会课程的引导下,打开“五感”认知自然,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奇妙与魅力;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专家的带领下,穿越原始雨林,经历了一场深入自然的“冒险”,沉浸式探知动植物王国的奥秘。
自然认知
青少年们跟寻“百花探秘”课程实地观察热带王国的奇花异草,了解植物生长特性;通过“叶子拼图”“闻香识植物”自然游戏,调用多元感官认知自然物;“气味植物绿地图”环节,将自然观察技巧学以致用,认真提交小组探索报告,在体验和讨论中拓展认知维度与深度。
夜探昆虫
夜幕给了昆虫安全感,也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其行为的好时机。幽暗的植物园中,青少年们探寻到栖息的大壁虎和仍在忙碌的垃圾蝽,触摸到肤色质感都似树枝的伪装大师竹节虫,从观察萤火虫的尾部发光器学会辨识雌雄,惊叹于光照下经由蜘蛛眼睛折射的光芒让草坪犹如遍布钻石,璀璨浪漫。一声声地惊呼,是青少年们对大自然生物神奇多样的感叹。
穿越雨林
置身原始热带雨林,青少年们被各种独特奇观所震撼,“板根现象”“绞杀现象”“巨叶现象”“老茎生花”目不暇接。在专家的讲解引导下,雨林变成了课堂,淋漓展现出植物间的竞争与依存,多元呈现出丰富的生态样貌。青少年们用哑剧演绎“雨林故事”,输出观察与体会,加深了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认知。
保育亚洲象:探寻人象共生之径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雨林工程师”,其种群特性、行为习惯牵动着整片区域的发展。寻求人象共生,正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实例。营会通过引导青少年实地学习与调研,深入思考保护亚洲象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救助象故事课堂
青少年们走入科研基地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倾听大象保育员“象爸爸”的生动分享:这里救治了因藤蔓缠绕导致脚部受伤感染的幼象“龙龙”,养育了在羊年出生及救助、喂喝羊奶长大的“羊妞”…… 青少年们在认真聆听和交流互动中,增强了对野象救助工作意义的了解和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担当。
与象同行
在救助象野化训练基地,青少年们化身科研工作者,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分工协作,采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亚洲象行为。现场救助象“羊妞”时而蹭树挠痒、时而打滚撒欢、时而举鼻奔走的灵动状态,颠覆了大家心中大象笨重迟钝的刻板印象,让青少年对保护亚洲象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有了更真切的感知。
实地调研
更广范围的日常野象保护工作是如何开展的?青少年们走进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护站,了解亚洲象监控预警、食物源基地建设、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保障等举措,这些举措在缓解人象冲突中已起到的重要作用;探访“中国人象和谐第一寨”香烟箐,聆听村民爱象护象、和谐为邻的鲜活故事,知悉现今迁址让道及围村修筑防护栏,正以更利于野象保护和村民安全保障的方式,续写人象和谐的篇章。
对话基诺人文:探知可持续要义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推动人自身高质量的发展也是重要议题,只有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共同发展的路径,才能真正通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青少年们走入热带雨林原住民基诺族的村寨,认知其文化传承与生活方式,了解与雨林共生的历史故事与创新探索,在真实案例中体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路径。
田野调查
基于行前知识储备,青少年们在基诺村寨中走访,与村长、村民访谈对话,了解基诺族生活,了解当地从刀耕火种到种植橡胶,再到退胶还林、探索村企合作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实例。
基诺特色篝火晚会
漫天星空下,篝火烈焰,一场富有浓郁基诺族文化特色的盛会拉开。当承载基诺文化的民歌唱响,热烈奔赴的大鼓舞跳起,青少年们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带来了诗歌朗诵、京剧演绎等才艺表演。不同民族文化的大小朋友们手拉手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中,感受着和谐共生的美好。
可持续发展行动研讨
丰富多元的研学体验,让青少年们充分认知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自身使命。结营仪式上,青少年们纷纷畅谈体验与收获,并在交流碰撞、群策群力中总结出“西双版纳可持续发展10件小事”作为结营成果,致力发挥自身力量,以可融入生活的实际行动,倡导更多人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
西双版纳可持续发展10件小事——
1.做“小小宣传员”
2.拒绝动物表演,不食用野生动物
3.不在雨林等地方乱丢垃圾
4.青少年的参与很重要,从青少年角度影响他人行为
5.做一个负责的消费者,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6.不要干扰野生动植物
7.合理使用生态环境
8.不能完全杜绝耗能,但减少频率
9.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
10.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延展学习
为增强研学收获,激发青少年探究主动性,营会特邀请专家开设了生物多样性主题行前课;同时,编辑热带雨林、亚洲象、基诺族人文主题行前阅读材料,辅以行程中的“答题之夜”趣味竞赛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营会充分运用研学手册的内容设计,引导青少年每日进行可持续发展研学札记撰写,在表达交流中沉淀所学所思,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研学氛围。
答题之夜
小组讨论
自然笔记
札记工坊
活动反馈
杜宜润 9岁
很喜欢我们的营会,活动丰富多彩,有很多难忘的回忆。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独特奇观,观察到很多原来不曾留意的小动物,亲近了野生大象,与基诺族村民一起歌舞……这段特殊的时光让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对自然生态的珍惜和保护,我们青少年也可以并且应该担当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参加本次研学营,我学到了很多,我们亲身体验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每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回到日常生活之中,我们能从身体力行和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影响更多的人。
家长 李女士
这是孩子第一次参加研学单飞营,很庆幸能遇到这样经验丰富又关爱满满的团队。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给孩子带来一段美好的旅程,让她收获了友谊、独立和成长。相信保护大自然和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种子会在孩子心里继续生根发芽,长大后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为世界的美好未来贡献一份力。
家长 徐女士
回来路上孩子滔滔不绝地分享这次行程的趣事和收获,一回家里就提倡从少开空调开始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感谢老师们细致入微的照顾呵护、活泼多样的教导引领,让孩子对自然、生态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孩子的责任意识、自理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有了明显提高。期待大小朋友们一起都走在“可持续发展”的美好道路上。
本次西双版纳可持续发展研学营坚持育人导向,以青少年的参与感、获得感为重要指标,围绕教学目标实施丰富多元而有机关联的教学实践,致力通过沉浸式、渐进式的研学体验,引导青少年自然而然地收获启发与成长。相信这场以大自然为课堂的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探索之旅,已在青少年的心中播撒下宝贵的种子。未来,中心将继续开展高质量的自然教育营会活动,引导更多的青少年走进自然,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
供稿部门|体验中心
撰稿|蒋安丽 郭静
编辑|赵泽明 彭彦 穆珅
编审|许劲草 核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