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趟迈向未知的冒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当青少年们走进包容万物的广阔自然天地,成长自然发生。
这个暑期,21名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青少年跟随中心教师一同走进素有“喀斯特王国”之称、并在国际地质学界享有“古生物王国”美誉的贵州,共同开启了一场既有趣又有挑战的地貌科考之旅。
本次研学营围绕“喀斯特”和“古生物”两大课程主题,深入贵阳龙打岩苗寨,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为依托,通过自然观察、自然体验、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报告演说等方式实施教学内容,聚焦营员核心素养的提升,淬炼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引导营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博物馆研学
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青少年们穿越历史探寻地球生命的起源,沉浸式认知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多样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围绕研学主题在脑海中建立初步的知识框架。
岩溶小课堂
走进苗寨,实地感受喀斯特地貌下的生活,青少年们对这一地貌有了更为真切立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的岩溶科普专家用青少年们易于理解的方式,带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专题课堂,进一步揭开了喀斯特的神秘面纱,指导青少年们利用自己采集的土壤和岩石样本开展石灰岩气泡实验和土壤酸碱度实验,将知识与观察、思考相结合,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攀树观察
走进喀斯特山地,青少年们在自然中向上攀爬,在自我挑战中收获成长。他们举目向上,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利用绳索学习上升和下降的标准动作,攀上两层楼高的大树,每一次的“松”“踩”“推”,都是他们增强户外技能、全力拓展视野的积极尝试。
结合树下观察,当青少年们站至高处,看到不一样的生态,他们惊叹于“贫瘠”的喀斯特土壤孕育出如此多样的植物群落。
瀑布速降
身临喀斯特峡谷,青少年们挑战瀑布垂直下降,与从36米高崖壁飞流而下的瀑布融为一体,触探自己的能力边界——有的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有的发掘了自己的天赋,有的接纳了自己的脆弱……每一位青少年都全力以赴,在冒险中突破与感悟成长。
洞穴科考
青少年跟随贵州山地所的岩溶专家进入科研基地探索喀斯特洞穴,学着运用专业洞穴探测技术辨识并记录不同类型的洞穴形态,观察洞穴大小、走向,洞道平面轮廓和形态要点,绘制简单的洞穴测绘图;同时,观察了解洞穴沉积物、洞穴生物、洞中古生物化石和人类痕迹,感受脆弱但丰富多彩的喀斯特地下世界。
稻田摸鱼
田间地头,青少年们摸鱼、捉虫,在享受自然乐趣的同时,触摸到石漠化的灰白“土壤”,观察到贫瘠龟裂的土地,大家感叹这片土地上水资源的宝贵,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延展学习
为本次研学活动除关注高质量的活动实施外,格外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围绕喀斯特和古生物两大主题,为青少年准备了《简说古生物学》和《倾听地球的秘密》这两本科普读物,并量身设计了包含相关文献的行前阅读手册和覆盖本次行程知识点的研学手册,配合旅途特设的“车厢课堂”,以及每日进行的学习引导,帮助青少年们夯实与拓展知识储备,增强思考与实践能力。
科普读物及研学手册
车厢课堂
每日研读
小组讨论
报告演说
活动反馈
闫博皓 10岁
夏令营的老师们都很有耐心,也很有方法,在做好安全保护的前提下带领我们去探险,充分鼓励但不勉强,让我愿意鼓起勇气主动尝试,挑战自己,体验到了很多平常无法接触到的精彩。
李博阳9岁
这次营会活动有很多难忘瞬间,最让我开心的是在稻田里摸鱼,脚下很滑,鱼也很滑,我们可以大声说话大声笑,感觉痛快淋漓。我喜欢这样的自然体验,非常期待下次的活动。
家长程女士
感谢夏令营老师们的组织,让在海外生活的孩子们体会到了国内的研学营,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克服自己、探索自然。同时也谢谢老师们对身体不适的小朋友的全身心陪伴,老师们的爱和负责让家长很安心。
家长赵先生
一直关注着中心组织的活动,这次营会第一个报了名。活动组织超出预期,从开始的报名沟通,到出行前准备、线上会,再到整个行程安排,都周到细致。行程中很多环节都让孩子喜欢,甚至是惊喜。瀑降、爬树、洞穴勘探等等,都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孩子回来后滔滔不绝地跟我们分享。能感觉到这次行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独立性,同时也增加了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到各种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时的学习也要在生活中实践,走出去看一看,增加阅历。在活动过程中,有中心老师认真负责地引导,很放心,期待下一次的出行。
贵阳喀斯特探索营旨在带领青少年走进自然,在自然中观察、体验、思考,与自然建立深度联结,获得身心滋养、健康成长,同时启发青少年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中心还将继续打磨并持续推出高质量的自然教育课程活动,引导更多青少年“探知万物,自然生长”。
供稿部门|体验中心
撰稿|赖霄翔 蒋安丽 郭静
编辑|赵泽明 彭彦 穆珅
编审|许劲草 核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