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青少年交流中心

【暑期回顾】跟着古文游华夏——赏鉴潇湘美景 触摸中华文脉

撰稿:韩旭 日期:2023-08-22字号:
暑期,中心组织青少年赏鉴潇湘美景,触摸中华文脉,跟着古文游华夏,走进湖南。

古代散文、杂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暑期,中心组织青少年赏鉴潇湘美景,触摸中华文脉,跟着古文游华夏,走进湖南。营员身着汉服齐诵古文名篇,把书中文字转化成真实情景,从触摸真实,到感性认知,加深了对古文的理解和认识,拓展了文学常识、科学、历史、地理等知识。


 

 


一场跨越千年的“相遇”

在贾谊故居,营员们仿佛与感怀身世却不消沉,蛰居一隅却心忧天下的贾谊相遇。他主张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注重个性发展,其教育思想的影响延续至今日。


 


在湖南省博物院,营员们穿越历史走廊,一睹马王堆汉墓沉睡了两千多年的“东方睡美人”的真容。


 


在橘子洲,营员们感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年毛泽东曾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怀,体会老一辈革命者意气风发、筚路蓝缕开创事业的精神。



行至汨罗江畔,营员们了解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民主思想,感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中国式浪漫。


 


登上岳阳楼远眺,营员们见证“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穿过岳阳楼城门洞,斑驳砖墙伴着八百里洞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方寸之间,揽尽天地万象。


 


缘溪行穿过“山有小口”,营员们穿越理想和现实,走进陶渊明心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的桃花源……



跨越千里,穿越百年,从东晋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到了柳宗元描绘的苛政猛于虎的永州,感受柳子对人生和道德的思考和追求……


 

攀登南岳衡山之巅,感受“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次与自己的“对话”

营员们在桃花源席地而坐各抒己见,一同畅谈心中自由、平等、和平的理想世界的样子。

 

 


文诵桃花源,体悟南山安。晨跑时间,精神向上,体魄有力。


 

 

培养自理能力,学会动手洗衣。


 

 

巩固研学成果,认真记录所学所感,尝试用古文写游记。


 

(范楷晨同学研学手册)


动手制作团扇折扇,感受非遗魅力。


 


研学成果分享

结营仪式小组讨论,分享印象最深的“湖南印象”。

 


教师们根据营员特点和学习情况,认真撰写结营评语,填写学员成长档案。


 


结营仪式,发放结营证书和定制纪念品。


 

顺利返京,向教师们行拱拜礼以示感谢。


 

视频丨营员分享研学收获


家长反馈

家长李先生:

一周的研学之旅结束啦!感觉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在几位老师耐心认真负责的带队下,把课堂搬到实地场景中,随时随地都是课堂,让孩子们在楚国文化的熏陶下,湖南美食美景的体验下,最主要是宋庆龄几位有责任感老师的加持下,让孩子们收获知识、友谊、责任、担当、独立……期待下次的研学之旅!

家长程女士:

感谢中心精心策划了这次湖南研学活动,实地实景体悟古人的智慧,与小伙伴老师们7天共游湖南的特别体验,相信在孩子们心中都留下了珍贵美好的记忆,感谢4位老师在炎炎夏日的辛勤带团,开始期待下个假期研学的路线又会是哪里呢……

家长吴先生:

孩子们经过了实地考察研学,背起古文更有劲儿了,孩子们自己说现在就是理解古文的皮毛,岁月积淀才会理解越来越深刻。这次身临其境学习,对于文章理解会更深一层。这趟旅程拜访了范文正公、贾太傅、柳子……谢谢老师们选的地点,配上文章,星汉灿烂,真是叹为观止。

家长贺先生:

这一趟旅程意义深远,对于孩子继续学习古诗文有着积极作用,在旅行的路上背诵相关诗词,也让她更能体会到诗词里的意义,对于唤起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谢谢几位老师多日的照顾和细心的安排!


领队教师分享

何沐坤:

桃花源的清晨,跟学生们在草地上围坐,一同畅谈心中理想世界的样子。我分享了孔孟老庄的想法,孩子们则分别描述了他们对世界的期待。他们向往和平、追求自由、尊重自然、求真崇善,并且懂得要有价值地生活。我深深地被感动,并会永远怀念此刻的美好。

在衡山,坐车走盘山道,时间有半个小时,好多孩子都出现了不舒服、晕车的情况。我告诉他们大声背古文可以缓解不适,他们就忍着恶心难受,开始背《渔家傲》,结束之后又自发连续背诵了《岳阳楼记》和《过秦论》,直到车停才结束。比表演的时候背得还认真。传统文化的精神绝不仅仅在书本、文字,更彰显于日常点滴言行和心意中。从这点来说,孩子们“学业有成”。

李金锁:

跟着古文游华夏,打破了“虚与实”“时间与空间”的分割。从黑白文字到超现实情境,研学让“虚”与“实”无限接近。古文更像是一条引线,孩子们眼看、手碰、心触,每一个个体都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悟历史真实的温度,无限还原历史的真相。

从北京到长沙、岳阳、常德、永州,7天跨越2000公里。这些数字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分割,真正的自由是看过千山万水后的淡定和泊然,我们让文学和研学结合,让不同视角的观点可以灵活的迸发,孩子的根是在往下生长,人的意义就在此发生。

韩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研学之旅,孩子们亲手摸过千年学府的门、吹过洞庭的晚风,穿越现实走入了“桃花源”,古文里早已作古千年的大家也不再是冷冰冰的人名,他们的气概、他们的大义、他们的怀才不遇都开始立体和鲜活。孩子们开始了一场和先贤的隔空对话。在这样的隔空对话中,古文不再是一字不差死背,而是去了解、去接纳、去思考、去融会贯通。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到哪里去,这也是我们研学之旅的价值所在。


七天六夜的湖南之行为每一位营员的暑期生活增添了色彩,也给教师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未来,中心还将策划更多优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可以透过古文、透过国学,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供稿丨体验中心

 撰稿丨韩旭 

 编辑丨赵泽明 彭彦 穆珅 

 编审丨许劲草 核发丨赵军

 

【暑期回顾】跟着古文游华夏——赏鉴潇湘美景 触摸中华文脉

京ICP备17070659号-1 © 版权: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