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同学们来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科普小课堂,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小科普
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英文简称SDGs),是联合国制定的全球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目标16的具体内容是: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目标16的具体目标:
16.1 在全球大幅减少一切形式的暴力和相关的死亡率。
16.2 制止对儿童进行虐待、剥削、贩卖以及一切形式的暴力和酷刑。
16.3 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促进法治,确保所有人都有平等诉诸司法的机会。
16.4 到2030年,大幅减少非法资金和武器流动,加强追赃和被盗资产返还力度,打击一切形式的有组织犯罪。
16.5 大幅减少一切形式的腐败和贿赂行为。
16.6 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透明的机构。
16.7 确保各级的决策反应迅速,具有包容性、参与性和代表性。
16.8 扩大和加强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治理机构的参与。
16.9 到2030年,为所有人提供法律身份,包括出生登记。
16.10 根据国家立法和国际协议,确保公众获得各种信息,保障基本自由。
16.a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加强相关国家机制,在各层级提高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以预防暴力,打击恐怖主义和犯罪行为。
16.b 推动和实施非歧视性法律和政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现状
只有世界各处的人民都能身处和平、公正与包容的社会中,才更有利于大家共同朝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可是,当今世界冲突不断,安全形势严峻,机构能力不足,人们诉诸司法的渠道有限。这些问题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在经受着战争,就在2018年,有近7080万人因为逃离战争、冲突和迫害被迫流离失所!(数据来源:联合国难民署)
蓝豆豆说:同学们也许会说维护世界和平对于我们太过于遥远,其实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善待身边的人,反对暴力,伸张正义,树立和宣扬和平理念。
国际举措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16中的具体目标16.b中提到,推动和实施非歧视性法律和政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就不得不提到人权。
蓝豆豆小科普
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它不分种族、性别、国籍、语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权利,意见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获得工作和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更多权利。
蓝豆豆说:围绕可持续目标16的推进,联合国从人权层面入手做了以下贡献:
构建了完整的人权法律体系
联合国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构建了完整的人权法律体系,这一体系在国际上广受保护,是所有国家所支持的,也是所有国家所向往的。该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是联合国分别于1945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和于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从那时起,联合国逐步扩充人权法,为妇女、儿童、残疾人士、少数群体及其他弱势群体设置明确标准,给这些群体带来人权,如今已经保护他们不受歧视。所有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促进基本人权,比如健康权、充足食物权、司法及法定诉讼权和自决权。
多方协调,共同促进人权
联合国不仅通过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人权理事会监督人权条约的遵守情况,还开展与人权问题相关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司法和刑法体系提供培训和技术建议,以此来协调其为保护和促进人权所做出的努力。
通过决议,确立国际和平日
图片来源:联合国官网
蓝豆豆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国际和平日”。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ace)是联合国正式通过决议确立的重要和平活动。198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国际和平日,旨在“加强各国人民内部及相互之间和平的理想”。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自此,每年联合国都要提出当年度国际和平日的主题,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并号召世界各国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来源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国内举措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16的实现,我国做了哪些努力呢?
2022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2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法治蓝皮书》中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也同时发布,这是社科院连续第13年对全国政务公开开展第三方评估。《报告》披露,2021年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根据政策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加强公开制度和平台建设,强化发布解读回应全流程规范管理,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扩大公众参与,提升政务公开质量与效果。
不止如此,我国2011年颁布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21年编制新一期《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新的一期纲要依据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国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参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公约和文件宗旨,制定本纲要。
同时在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近年来,校园欺凌、儿童性侵、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相关问题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越来越受到关注。此次修订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如明确国家监护制度,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制度、用工查询和禁止制度等。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蓝豆豆说:同学们,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从与身边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做起。一起推进创建和谐、包容的社会,让所有人都能有权利诉诸司法,向有关机构寻求帮助,合理化解困难冲突,保障自己应有的权利。
还可以尝试以下行动来改变:
1.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在家中营造和谐氛围;
3.通过内容创作、展示等方式倡导维护和平;
4.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民主选举投票;
5.在反暴力组织中担任志愿者;
6.关心国家政策。
同学们还可以用一些力所能及的方式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6的实现,例如当你身边发生一些冲突和分歧时,要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要对在网络上发布的言论负责,杜绝网络暴力;要从自身做起,推动对不同背景、宗教、性别或意见相异者的包容与尊重;要参加公益活动、关爱计划,帮助处于困境的群体,让所有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希望同学们多多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科普小课堂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下期再见!
供稿部门|体验中心
撰稿|闫瑾 卢琦
编辑|赵泽明 彭彦 穆珅
编审|许劲草 核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