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同学们来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科普小课堂,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陆地生物。
小科普
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英文简称SDGs),是联合国制定的全球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欢迎同学们来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科普小课堂,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陆地生物。
可持续发展目标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是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家园。
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人类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森林。早在2020年联合国机构发表的报告称,过去20年间,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减少了近1亿公顷,尽管减少的速度低于以往,但很稳定。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20年全球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31.9%降至31.2%,现在全球森林面积约为41亿公顷。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这标志着“全球森林面积净减少了近1亿公顷”。(来源:参考消息网)
另外土地荒漠化日益加重。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每分钟23公顷的速度)被干旱和荒漠化吞噬,这样一片土地有可能生产2000万吨谷物。(数据来源:联合国官网)
▲《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
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中地球生命力指数监测对象包括5230个物种的近3.2万个种群,为目前最大的监测数据规模。报告指出,自1970年以来,监测范围内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在内的野生动物种群平均下降69% ;自1970年到2018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监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94%,非洲野生动物数量下降66%,亚太地区野生动物数量下降55%;在所有监测物种种群中,淡水物种种群平均下降83%,下降幅度最大。
为了复原和保护自然,恢复人类和其他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我们需要以行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5。
在这个大目标下细分了12个子目标。比如,子目标第八条为:到2020年,采取措施防止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并大幅减少其对土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控制或消灭其中的重点物种。
那么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外来入侵物种指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物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让我们来看看入侵物种有哪些?
风滚草:“我是戈壁的一种常见的植物,当干旱来临的时候,我和同伴们会从土里将根收起来,团成一团随风四处滚动,直到找到适合的生长环境,然后长出新的同伴!”
▲图片来自搜狐网
粗糙、多刺的风滚草被风吹着到处滚到处弹,就像“杂草导弹”一样烦人。在干旱季节,他们会缩卷成一团随风滚动,不仅能阻挡公路,还可以淹没小镇。一棵风滚草就携带上万颗种子,所经之路来年又会长出无数幼苗,且它们会疯狂吸取地下的水分和营养,导致很多区域都被沙漠化。
菊芋:“我的这个名字你们可能不太熟悉,我的小名你一定听过——洋姜。远远望去,我也是开着如同“太阳”一样的花朵很像向日葵花,如果你看看我的根,又特别像生姜。我们家族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成片成片地生长,生生不息!”
▲ 图片来自搜狐网
菊芋原产于北美洲,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它当成外来入侵物种对待,因为它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太强,许多国家的人们每年要费很多人力来清理它们,而且根本清理不干净。
小龙虾:“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很喜欢我。夏天来了,你们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我吧!把我做成蒜蓉的、麻辣的、十三香的……别提多香了。我们繁殖能力极强,尽情吃我吧!”
小龙虾除了繁殖能力极强外,它们的生物习性就是爱打洞,这些小龙虾如果在重要堤坝上大范围、高密度的打洞,就会让大堤地基变得松垮,导致无法抵御洪涝灾害。
小龙虾在我国最大规模的破坏,就是对我国云南红河梯田的破坏。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农业局的统计数字:2006年以来,该县的多个乡镇已有21560亩梯田受到小龙虾不同程度的危害,农作物被咬断,就连红河梯田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也受到了影响,政府每年出资百万灭“虾”却收效甚微。环保部和中科院制定的《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小龙虾赫然在列。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15的实现,我们做了哪些努力呢?
沙漠成绿洲的“毛乌素沙漠”,中国治沙工程的标杆
在这里要提到我国的“毛乌素沙漠”。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事实上原本毛乌素沙漠并不能被称为沙漠,它只有一部分是沙地,更多的部分实际上是草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畜牧业为生。由于当地人无节制地增加畜牧量,过度放牧导致青草还没有长出来就被吃掉了,牲畜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就会啃食幼嫩的植物,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生态环境崩坍。毛乌素黄沙遍野,满目荒凉,近4.22万平方公里的沙地极大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曾经的“毛乌素沙漠”
于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提出了治理沙地的政策。于是在包产到户、“谁治理,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等政策下,当地百姓积极改善土地,植树造林。经过当地人几十年的努力,在21世纪初,毛乌素沙漠有600多万亩沙地得到治理,80%的毛乌素沙漠水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一共减少了四亿吨,大量的沙地变成了草地良田,当地人民的收益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如今“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
蚂蚁森林,公益从我做起
来看一些同学们可能都参与其中的行动。大家都用支付宝吧,我相信多数同学对于蚂蚁森林都有些了解和体验。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于2016年8月正式推出,曾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它的有趣之处是将我们力所能及践行的一些低碳行为,比如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等减排行为计算成对应的虚拟能量,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合作者,会“买走”用户的“树”,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的树。不同方面的技术、经验、人才,为植树造林保驾护航。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5月底,支付宝蚂蚁森林已带动超过5.5亿人参与,累计种植和养护树木超2亿棵,种植面积超过274万亩,实现碳减排1200多万吨。(数据来源:澎湃新闻)
▲ 图片来自支付宝截图
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1.回收利用,使用再生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保护树木;
2.吃本地出产的有可持续货源的产品,按需消费;
3.保护野生动物,拒绝购买濒危物种为原料的产品;
4.努力成为野生动物友好型游客,不参与将野生动物用于娱乐用途的旅游产品,避免干扰野生动物;
5.积极主动参与植树造林,共建美好环境;
6.做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卫士,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成为志愿者,向群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
小科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是联合国提议设立的,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性主题纪念日。它的确立可以提高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等方面都有积极帮助。
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有关组织会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来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以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未来。
希望同学们多多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科普小课堂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下期再见!
供稿部门|体验中心
撰稿|闫瑾 卢琦
编辑|赵泽明 彭彦 穆珅
编审|许劲草 核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