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叫‘三子中药锤’吗?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这三个‘子’是三种中药,它们长得非常像,都是直径差不多大小的颗粒,其中莱菔子就是萝卜的种子。”
“老师,萝卜我认识,我爱吃萝卜。”
在灯市口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来自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教师们正在给同学们开展一场生动有趣的三子中药锤课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将三种“子”与艾草组合在一起,并,两人一组协作完成了各自的中药锤作品。
“锤子做好了之后你们最想送给谁?”
“我要送给姥姥”“我要送给爷爷”“我要送给爸爸”......“我准备送给妈妈,妈妈每天上班比较辛苦,我用这个中药锤每天帮妈妈捶捶背,这样就能缓解一天的疲劳。”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纷纷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回答。
这堂课同学们收获满满,不仅制作了一个心仪的作品,学会了团队协作,还感悟到孝亲感恩之情。
2月21日和24日,中心分别走进灯市口小学的礼士和灯市口两个校区,为700多名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
此次活动,中心教师们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安排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中医药体验项目,二年级学生体验了兔子荷包、毛猴制作,五年级学生体验了布艺香囊和三子中药锤。
在兔子荷包课堂上,同学们认识了艾草、陈皮、玫瑰花、薄荷等中草药,学习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效用,用心制作了荷包香囊。
在毛猴制作中,孩子们首先讲解毛猴的起源,一开始看见蝉蜕时,有些孩子被它的长相吓到了。在教师的鼓励下,大家好奇而勇敢地操作起来,以辛夷做躯干,拿小镊子截取蝉蜕的不同部位,再结合其他中草药,一个毛猴就做成了,同学们在课程中感受到了老北京民俗文化与生活趣味。
以传统女红的针线技艺为媒介,将中草药与女红技艺完美结合,成就了中草药布艺香囊传统项目。在布艺香囊体验中,为了使同学们操作顺畅,教师们提前将每个香囊缝制成半成品。同学们一针一线,虽然不娴熟,但个个兴致高涨。看到中心教师准备充分、贴心,校方非常感动:“ 你们考虑太周到了,代表同学们谢谢你们 ”。
成果展示
活动背景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祖先的智慧结晶。中医药的传承,不只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自2019年,中心中医药体验活动持续走进学校,通过中医药体验活动,让同学们从小认识解中医药文化,在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在内心播下传承的种子。
新学期伊始中心将持续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如有活动需要,请联系业务活动部赖老师,咨询电话010-52389166。
供稿丨体验中心
撰稿丨龚宝月 缪雪
编辑丨赵泽明 彭彦 穆珅
编审|许劲草 核发丨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