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心的一封信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澳门学生杨佩君。很开心通过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来到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实习,在一个月的实习工作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心得体会,这次实习在我成长道路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短暂的实习中,我学习到很多学校里学习不到的东西,包括与同事相处的职场之道,深入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再者,我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稳固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参与行政辅助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在粹空间办公室进行简单的行政辅助工作,让我了解到在体验中心有序运营背后,有那么多文件需要处理、那么多工作需要沟通。每个上下级隶属单位,都有一套有秩序的指挥和联络系统,形成了一套有效运转的工作体系。在这个体系高效运转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决策指令下达,有大量的情况上报,有大量的信息反馈,办公室就是完成这个承上启下、文件吞吐、信息集散的总枢纽。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性服务部门,承担着办文、办事、办会。我被安排在办公室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完成办公室领导交办的各种日常性文字材料准备,包括文字编撰、信息录入、材料印发等工作内容。
我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对于陶瓷陶艺只有非常浅显的认识,我觉得陶艺只是简单的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等,但经过这一段时间和蒋诚老师一起学习,真正地参与到一件作品的完整制作流程时,我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而这恰恰才是陶瓷陶艺真正有意义的地方,也使我对陶瓷陶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学习陶艺与木艺
在中心实习的一个月不但让我对陶艺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也在中心了解了其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文化浩浩汤汤,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给中华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它们不仅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发扬,使传统文化以合适的方式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心将传统文化展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使年轻一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杨佩君同学陶瓷作品
与中心教师合影留念
活动背景
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组织了数千名港澳优秀青年学子到北京、上海等地知名的博物馆、剧院剧场、文化和旅游企业等机构开展工作实习和文化交流。体验中心粹空间自2018年开始,为30余名港澳大学生,提供陶瓷、木艺、印染、刺绣等多项非遗技艺相关实习岗位。该活动已成为港澳与内地青年交流的品牌项目,也是港澳青年学生了解祖国、开拓视野、学习实践的重要平台。
供稿丨体验中心
撰稿丨杨佩君
责编丨赵泽明 穆珅 编审丨许劲草
核发丨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