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干部职工的国际视野,更好把握国际文化交流要义,将“提高青少年国际人文交流素养”与中心各项教学教研任务深度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持续深化,4月12日上午体验中心、人力资源部特邀中心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原党委书记陆士桢以“提高中外人文交流素养,做大视野的教育工作者”为题举办专场讲座。作为本年度体验中心第二场通识性培训,体验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以及艺术中心、幼教中心、演艺中心等多个部门的骨干教师和干部职工共90余人参加。
陆教授分别从“跨文化交流的中国传统认知和实践”、“跨文化理解和交流,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以及“把握跨文化交流的要义,提高青少年国际交流人文素养”三部分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
陆教授指出,当下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正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期,把握跨文化交流的脉搏意义深远,是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青少年国际交流人文素养的必经之路。陆教授强调,当代青少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强国一代”,是中国当代发展史上重要代群。人文教育任重道远关系到社会的文明与发展,人文交流素养的培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文素养的养成是人的现代化重要内容,是青少年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深刻掌握“人文共情”的心理素质,在新时代、新特点、新规划中确立定位,实现独特价值。
会后,体验中心的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粹空间国学教师唐兆敏讲:“通过陆教授的讲座,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中心教师,我们责任重大,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除了夯实专业的基本功,要不断输出高质量的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
蒙空间教研教师寇京京说:“往大处看,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的基础源于文化自信;从小处说,人无信不立。作为中心一员,我们应提高政治站位,肩负起传承宋庆龄先生教育理想的重任,打牢基本功、练出真本领,在推动中心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下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合管理部主管赵泽明说:“作为体验中心的教师,只有具备国际人文素养和多样文化积淀,才能不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培养出更多具有包容、诚信、理解等优秀品质的青少年,不断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应该搭建好国际青少年交流平台,用中国独特文化交世界朋友,通过青少年民间外交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陆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大家一致认为中心作为弘扬宋庆龄崇高精神,引领和服务青少年成长的国家级示范性、实验性平台,承担着促进青少年国际交流交往、培养青少年国际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本次培训也帮助大家开阔了思路,提供了方法,大家要不断结合中心实际和本职岗位情况,充分将先进经验和学习心得应用于工作实践,为不断提升青少年国际交流人文素养做出努力,做一名大视野的教育工作者。
供稿部门丨体验中心
撰稿丨武彧
编审丨许劲草
核发丨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