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斯诺、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等国际友人的亲属,向那些曾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宝贵贡献的国际友人致以深切缅怀。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复信国际友人亲属”内容,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斯诺、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等国际友人的故事,深刻领会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内涵,为向广大家庭及青少年儿童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青少年儿童人文交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一起来学习
数风流人物丨马海德:此生无憾为中华
来源:新华社
位于上海市九江路111号的大陆银行旧址,悬挂着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优秀历史建筑”铭牌,经常有文史爱好者来此参观。20世纪30年代,这座银行大厦内曾设立一家私人诊所,诊所合伙人之一就是马海德医生。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生于美国,祖籍黎巴嫩。
1933年,马海德在欧洲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到上海考察东方热带病。当他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时,命运随之改变。
1934年秋,马海德有幸结识了宋庆龄,在她的鼓励下,马海德参加了外国进步人士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有知名人士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等。大陆银行大厦内的诊所,一度成为学习联络点之一,宋庆龄还曾将此地安排给中共地下党组织作为联络、开会的地方。
1936年,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熏染的马海德参与撰写并公开发表《上海镀铬业工人之卫生研究》。同一年,他从上海出发到西安,最终抵达陕北,同行的另一人就是后来撰写《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在陕北,马海德发挥其医学特长,背着医疗卫生包救死扶伤,此外还作为保卫中国同盟驻延安的代表,负责向宋庆龄提供当地医疗物资的需求报告,并参与物资接收和分配工作。
1937年,马海德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年,他将自己的名字乔治·海德姆改为中文名“马海德”。他生前曾回忆在陕北的经历,认为自己正是在那里“从一个革命的同情者变为一名为人民解放战争奋斗的战士”。
自此,马海德始终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脚步。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1950年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投身于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开拓和建设中。
马海德致力于全国范围内的性病和麻风病防治和研究,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绩。
他将消灭麻风病定为奋斗目标。得知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有不少人患有麻风病时,他长途跋涉,到山寨、草原宣传防治知识,经他之手治愈数以万计患者。在普查疾病时,他亲自示范,让身边的医务人员从他的手臂上先抽血,消除群众的疑虑。
在国际交往中,马海德从个人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出发,生动介绍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建设》杂志英文版上,马海德曾撰写《美国出生,中国成长》《在中国的新生活,重访美国》等文章,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
晚年身患癌症的马海德依然坚持日常坐诊,把服务患者放在第一位。1988年10月,他在北京去世。这年5月,他还在家中召开研究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会议,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参加会议。
他曾这样感慨自己的一生:“一个人活在世上,总要做些事。我为中国革命做了一些事,死也无憾了。”
马海德被授予“最美奋斗者”“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等荣誉称号,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近年来,在马海德开启革命生涯的上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参观展览等缅怀这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记者 许晓青)
中心干部职工、志愿者学习感想
杨扬学习感想
风雨携行,至诚不息,才会有天下大同的盛景。站在历史的高地回顾过往,马海德等一批国际友人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并肩战斗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友谊与合作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际主义精神的灿烂光芒。
知史力行,踵事增华。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宋庆龄先生思想的光辉旗帜下,中心青年党员更应赓续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通过各类外事活动增进中外人民友谊,加强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知相通。
王玉卓学习感想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望建党100周年的峥嵘岁月,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发展时期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离不开全世界各族人民和友好人士的支持。
马海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外籍公民,他在华55年,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特别是马海德与宋庆龄先生绵延半个世纪的友谊,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薄。革命先辈一直追求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传承,崇高精神需要我们弘扬。站在建党100周年时间节点,更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宋庆龄精神,围绕我会三项宗旨,立足本职岗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跟随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闫瑾学习感想
为了中国事业奋斗一生的马海德先生,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医术,将自己的智慧、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读完马海德先生的故事,感人至深,他23岁踏上中国土地,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我们的祖国,他对于医疗事业的热爱,让作为青年党员的我颇受鼓舞。作为一名体验教师,要沉下心来,在自己所负责的事情上深入分析思考,为青少年儿童带来最好的体验教育!励志为祖国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志愿者 张淑芳学习感想
感人至深、人间大爱。麻风病这种顽症如今虽已消失,但在过去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通过宋庆龄先生的介绍,马海德来到中国参加革命,此后一直战斗在卫生和外交战线,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不懈奋斗,更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被誉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崇高医德的马海德,把55年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一位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一位改变了中国数百万麻风病人的命运,是践行内心理想而奋不顾身的伟大革命者,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在马海德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之下,使我更加坚定了做志愿服务的决心和信心;他是楷模、是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他的这种精神!
策划|赵军 傅克勤 张佑辉
统筹|李萌
供稿|宣传信息工作专班 体验中心 志愿者工作部
编辑|田慧